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明,將非遺保護與少年兒童教育有機銜接,叫響遼河口文化品牌。7月27日上午,由遼寧省盤錦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主辦,盤錦市文化體育旅游發展促進中心、盤錦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興隆臺區創新街道鐵塔社區承辦的遼寧省人民政府惠民實事工程——“燈影的魅力”皮影戲展演活動在盤錦市少兒圖書館七樓繪本館舉辦,近百名家長和孩子參加了活動,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了非遺,了解非遺。

活動開場由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荒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李春印介紹了皮影戲的歷史。盤錦市盤山縣大荒皮影戲的音樂分融入本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獨自形成了一個流派。

展演過程中,李春印及團隊成員共演繹了三部新編兒童劇,分別是《小羊過河》《東郭先生和狼》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在幕后一步一跳,穩健準確;一舞一動,盡是神韻。以皮影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傳遞無限的歡樂,童話故事和寓言借這幕布上的清晰皮影歷歷呈現。演員們幕布后嫻熟的技能、幽默生動的表演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

在觀看演出過程中,孩子們屏氣凝神,目不轉睛,隨著劇情時而緊張,時而捧腹大笑。三場劇下來,孩子們直呼還沒有看夠。為了讓孩子們更加近距離地了解皮影戲,在展演之后還安排了體驗環節,現場所有的孩子分批到后臺親自操作影人,你拿個孫悟空,他拿個小妖精,在演員的幫助下像模像樣地舞動著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影人,感受著皮影帶給他們的全新樂趣。“孩子從來沒有見過皮影戲,更沒有近距離地接觸過,因此我們就來啦。”姚遠帶著5歲的兒子來到了展演現場,看著孩子興奮地看著表演,時而大聲歡呼,時而跟著皮影做動作,姚遠覺得這次活動真的沒白來。“皮影戲雖然古老,但特別有趣。孩子不僅從皮影戲里學到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傳承這門古老的藝術。我覺得這是孩子在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希望以后能夠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孩子更多地了解非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姚遠說道。
“哇!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皮影戲,原來一個人可以操控這么多關節活動,好厲害啊!”看著精彩的皮影戲,在迎賓小學讀五年級的宋浩哲驚嘆不已。宋浩哲的母親告訴記者,原本她是打算帶著孩子去山東旅游的,因為聽說那里有皮影戲演出。這次在家門口就能讓孩子體驗到這項傳統民間藝術,覺得非常好。“孩子能夠從表演中懂得勇敢、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我希望讓孩子從小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使皮影戲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宋浩哲的母親說道。看著孩子們如此喜歡皮影戲,傳承人李春印非常高興。“皮影是一項動與靜結合的藝術,不光有臺上的表演,還要有臺下皮影戲的劇本寫作,皮影人物的制作等。”李春印說,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喜歡皮影戲,兩個月前自己便開始著手準備此次展演,從前期的編劇到制作皮影再到彩排過程,他和他的團隊都非常用心,盡管團隊成員的平均年紀已經超過了70歲,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依然不減,就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多了解皮影,更加的喜歡這項傳統民間藝術,“只要孩子們喜歡,傳承就有希望。”李春印說道。
從開場前擔心孩子們聽不懂看不懂,到開場后被孩子們的熱情震撼,盤錦市少兒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直言在這樣的氛圍里切實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孩子年齡再小,感受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對此,盤錦市少兒圖書館閱覽部主任劉鐵英表示,此次活動讓孩子們“走近有千年歷史的皮影藝術”,進一步激發了青少年對皮影藝術的濃厚興趣,使皮影戲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得到傳承弘揚,讓皮影藝術“活”起來。 希望這些活動能在孩子的童年里,留下一抹中國傳統節日的印記,并且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