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紅海灘 獨特稻田畫
盤錦的秋天是一幅五彩斑斕的油畫:火紅的堿蓬、金黃的水稻、綠色的蘆葦、藍色的大海、黑色的灘涂。地處遼寧盤錦遼河口濕地的紅海灘正滿懷豪情迎接第二屆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的開幕。
天海間的大地生態藝術 獨特的稻作文化品牌
紅海灘與潮為伴,繁衍生長,比肩連片,既像出水珊瑚,又如朵朵紅霞,紅得熱烈,美得綺麗。
紅海灘是大自然的饋贈。近年來,盤錦市以濕地為背景,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不斷打造“四季”紅海灘。春季開展蘆葦蕩踏青、觀鳥月、國際徒步、農耕文化插秧節等活動;夏季打造灘涂泥療、泥浴、泥趣等康養品牌,開展葦海捕蟹體驗、海鴨蛋尋寶等參與類項目;秋季舉辦稻草藝術節、賞紅灘品蟹稻美食節,吸納盤錦及周邊城市名特小吃,讓游客在欣賞紅灘綠葦的同時充分享受紅海灘豐收的喜悅;冬季重點打造“冰凌穿越”冬季旅游品牌項目,開展紅海灘冬捕、冰上垂釣體驗、戲冰雪等大型旅游項目,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旅游需求,推動紅海灘向國際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邁進。
此外,盤錦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利用鳥瞰觀賞式、情景體驗類的大地藝術呈現盤錦稻作文化品牌,將藝術氛圍與稻夢空間的整體效果深度融合,精心設計制作了鳥瞰類稻田畫景觀。插秧時節,全景展示傳統耕作;秋季收割,稻茬高低錯落形成新的藝術景觀;冬雪后,制作全新的冰雪稻田畫,打造獨特的冬季稻田畫。
堿蓬草修復初現成效 生態景觀美不勝收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近年來,由于氣候及環境變化等原因,盤錦紅海灘面積曾逐漸縮小,有的已成為裸露的灘涂。為了讓這抹紅重新煥發生機,持久綻放,盤錦市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努力,與中科院沈陽生態研究所等相關科研院校和技術部門,對紅海灘的堿蓬草生長習性進行研究探討,搜集堿蓬草生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所產生的變化因素,積累種植經驗。針對堿蓬草恢復工作,盤錦市從實驗方案中優中選優,齊頭并進實施了多套辦法。大連海洋大學相關科研小組還在盤錦長期駐站,派駐專業觀測員以及教師予以現場指導,有效保護和恢復了紅海灘區域的海洋環境及濕地生態系統。經過半年的規模性修復,紅海灘的面積今年在1.2萬畝左右,是去年的4倍大,形成了大面積的壯美紅色區塊。